水电与抽水蓄能

对广东水电三局人才兴企战略的一些思考 

来源:水电与抽水蓄能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08

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,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推动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,在煤矿企业中尤是如此。因此,依托加强管理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,而保卫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,其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。

“三大战略”,是广东水电三局生存发展的生命线,其中,尤以人才兴局战略为重。

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,“华为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。” 每年七八月份,总会有一批批的大学生成为新三局人,朝气蓬勃的他们,就是三局未来的希望。然而,我们发现,几年下来,每一届大学生都有相当数量的流失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毕业三到五年的人,出走的人数最多,高峰时每年流失和招聘人员基本持平。有人戏称三局是输送人才的硅谷,总是把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培养起来的人才往外头输送。

要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,首先得审视广东水电三局的内外环境。从外部环境看,现今经济形势严峻,行业竞争激烈,经营环境恶劣,夹缝中生存,举步维艰。从自身看,广东水电三局虽为国企,然可利用的资源有限,以前的政策优势,如今随着政企分开以后已经不复存在。在走向市场后,广东水电三局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,核心竞争力不强,主营业务很难转型升级,多元化经营掣肘甚多,盈利空间很难拓宽。

针对广东水电三局人才流失的问题,我们这里讲两点。第一、施展平台问题。三局的企业精神是 “团结拼搏,开拓创优”,拼搏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个方向,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期许。纪晓岚有一句名言,天下人熙熙攘攘,皆为名来,皆为利往。从世俗的角度讲,人才的希望无非是如何更快地提拔、加薪?这就涉及到人才的考核评价问题[1]。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。目前实施的 “兵王计划” 和项目经理考核办法等,为了解决人才取薪、使用和评价问题,而这方面没太多量化标准。

第二、待遇低于市场问题。我们常讲感情留人,其实归宿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幸福感,以及由此引发的集体荣誉感。我们知道,大多数三局人待遇不高,以一个月工资相当于一平米房价的标准算,三局人的工资是有差距的。住房公积金偏低,没能力买房等等的经济问题导致了人才的浮萍心理。浮萍心理导致人才对三局、对自我的预期相对消极。且人才流失有多米骨牌效应,人心易散不易聚。

上面讲的也许是人才流失的原因,然而,如何让新三局人与三局同舟共济、荣辱与共、不离不弃?

考虑到我们单位目前的组织结构和盈利能力,要根本解决大量本科生的自我实现和归宿感问题,按照广东水电三局现有的经济条件,要想大幅度提高人才的待遇,不大可能。因此新三局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比如买房、子女教育经费等问题,短时间内很难解决[2]。

既然这样,那么人才问题是否无法解决,新三局人是否无法与三局共进退同命运?如何在对人才的筛选过程中,留住一帮大浪淘沙后仍然不离不弃的真正人才?孔明乃天下奇才,刘备并

同时,我认为人才不在多,在精。三局经营环境不容乐观,更需要精兵简政。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,抛开思维定势,三局是否有必要每年引进这么多的本科生?我们在人才引进的结构上,是否合理?另外,局里在使用人才方面,是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?

第一、引进人才的结构要合理。本科生、大、中专生、技工类人才要合理搭配。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,首先,引进少而精的重点院校研究生、双一流本科生,并实施 “管培生计划” 和底薪计划。所谓 “物以稀为贵”,让其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和薪酬空间,解决自我实现和归宿感的问题。在这里我举个例子,当年萧何星夜追韩信,刘邦点将台拜韩信为帅,前后的境遇不同而结果迥异,这里涉及到的是平台的问题。广东水电三局如果引进适当数量相当质量的管培生,许之以充分的平台,留住人才其实很简单。

第二,引进大、中专毕业生、技工类人才,这是从广东水电三局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的。广东水电三局是施工型企业,如果往自营方向发展,项目部往往需要更多的是真抓实干、吃苦耐劳的人。招收一定比例的大、中专毕业生、技工类人才,既可以满足广东水电三局的需要,减少用工成本,又可以避免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的状况,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[3]。

第三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,合理使用人才,做到扬长避短,人尽其才。人才评价机制,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。广东水电三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,量化细化评价标准,可以对各类人才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经济待遇标准,并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。要注意的是,在参与评价的人员构成中,领导和职工的比例要合适,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扬民主集中制,发挥人才的积极性,增强人才的主人翁精神。总之,要采用固定的形式和组织方式,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,避免用人唯亲,近亲繁殖这样的情形出现。

上一篇:我国抽水蓄能企业税收支持政策研究
下一篇:没有了